張家港百靈標本模型有限公司
聯系人:張先生
手 機:13506223680
手 機:13584473680
郵 箱:cnbbmx@163.com
605340177@qq.com
網 址:www.thebaycave.com
地 址:蘇州市張家港市樂余鎮4號橋
人體標本-我國的解剖學研究
道光年間,王清任著有《醫林改錯》一書。他在醫療實踐中深感解剖知識的要,親自解剖觀察30余尸,對古醫書中的錯誤進行訂正,尤其對內臟記載甚詳。一書中對于腦的看法,如“靈機記性不在心在于腦”,“聽之聲歸于腦”,“兩目即腦質所牛,兩系如線長于腦,所見之物歸于腦”等論述都符合現代醫學知識。 我國的解剖學研究,雖然在古代已有很大成就,但由于受著長期封建社會制度的束縛.輕視科學技術,未能得到較大發展。解剖學始終融合在傳統醫學之中沒有形成獨立的學科體系。我國的現代解剖學只是在19世紀由西歐傳入現代醫學而后發展起來的。隨著西洋醫學的傳入,開始建立醫學院校和醫院,開設解剖學課程,建立起一支我國的解剖學工作者隊伍。新中國建立前,解剖學工作者只百余人,老一輩的解剖學家馬文昭、張契、減玉淦、鮑鑒清等,曾對解剖學、組織學、神經解剖學和人類學等的研究作出了一定的成績。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條件下,解剖學和其他學科一樣,其發展仍是緩慢的。新中國成立后,在黨的正確方針政策指引下,醫學教育事業蓬勃發展,解剖學隊伍迅速成長,充實更新了教學設備,編寫了具有我國自己特點的解剖學教材和解剖學圖譜;解剖學研究廣泛開展,科研設備和條件得到很大改進和提高,科研成果豐碩??蒲兴讲粩嗵岣?,在組織學、組織化學、超微結構的研究、神經解剖學、神經生物學以及分子生物學等方面均已達到相當的水平,在大體解剖學方面不但已基本完成了反映中華民族形態結構特征的體質調查的歷史使命,在應用解剖學、顯微外科解剖學、斷面解剖學、運動解剖學以及應用生物力學、流體力學等原理進行形態學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相當可觀的進展,并在有的領域內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與國際解剖學界進行了多方面的交流?,F在,廣大解剖學者正在為提高我國醫學科學和解剖科學水平而努力,積極爭取為振興中華,實現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作出貢獻。